隨著對環保問題的重視,生態建筑越來越受到歡迎,可以說生態建筑是建筑和環保的結合形式,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體現。
1、生態建筑設計的發展思路
1)以人為本
城市和建筑的建設,應該滿足人類基本的生活和發展需求,這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推動力量!在以后的建筑工程中,人的主體地位應該被重視,建筑行業在發展時,也要充分實現自然與人的互動,在城市的建設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滿足人們的多元化需求。
2)增強使用者和自然環境的結合
只有在生態化的基礎上,和環境建立起一種新的協調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的,在建筑的建造使用和報廢的過程中,生態建筑設計要求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3)因地制宜尊重環境屬性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有限的土地需要進行充分的利用,才能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對于土地的利用,一定要充分發揮生態技術的優勢,讓土地的空間效益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在進行建筑建設時,要對土地原有的地貌和環境特點,還有周圍的氣候相適應,只有在建筑建設時因地制宜,建筑和環境才能達到理想的契合狀態!
4)增加屋面綠化面積
生態建筑不但要求外部能夠和自然相呼應,內部空間的設計上,也應通過室內設計,將室外的綠色引入到室內環境中來,生態建筑的發展,為綠化環境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天地。在建筑設計中,可以運用綠化和水面來進行空間的劃分,可在在建筑物的大廳及內庭院加可調節的開啟式屋頂,這樣就能根據時間季節的變化,來達到室內溫濕度的調節。建筑設計師在進行建筑設計時,應充分運用屋面綠化的因素,來達到美化環境的作用,從而提高居住環境的舒適度。
2、生態建筑設計的對策
1)完善生態建筑設計的法律和規范
生態建筑設計的法律規范,是完成建筑設計的基本依據,法律規范是否完善,直接影響著生態建筑設計的實施情況。目前我國在生態建筑建設方面雖然已經頒布了一些法律法規,起到了一定的節約建筑能耗,保護環境的目的,但是相關的法律規范還不是很健全,政府只有通過立法的形式來對建材的選擇及能耗標準進行硬性規定,才能有效的實現生態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強度。所以要想在建筑設計中采用生態策略,就必須在法律方面建立健全的相關制度,這樣才能有效的限制不利于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建設行,不斷推動生態建筑的發展!
2)堅持生態原則進行城市規劃的設計
在城市土地的利用和開發建設中,要堅持生態原則,協調好城市內部結構和外部環境的相互關系,做好空間的利用方式和結構功能配置與自然生態系統的適應,在具體的區域規劃中,要與城市的整體環境所設立的系統相銜接,解決城市改造和更新過程中的復合生態問題。
3)做好建筑設計微觀環境的建設
隨著生存環境的惡化,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存空間,怎么處理好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的相互協調關系,使各種環境設計更有利于當代人的身心健康,成為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在單體建筑設計、園林景觀設計等微觀環境方面,還需要處理好整體和局部,建筑和自然因素的相互關系。城市景觀環境要按照人們的行為習慣和人們的需求方式,根據一定的功能關系進行組織,要做到空間布局的合理和統一協調,就要多角度、多方位的來進行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