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公共建筑設計,可豐富小區的整體形象,使小區富有特征,從而產生可識別性和歸屬感,成為居民活動的場所。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小區公共建筑的空間形態設計除滿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需要滿足歸屬性原則。那么,如何設計出具有歸屬感的小區空間形態呢?
1、建筑與空間宜人的尺度和比例
尺度比例雖不具備強烈的視覺沖擊,例如怪異的形體、爆炸性的顏色等,然而它的確存在于建筑的形態和空間的關系里。我們一進入某個空間里,就能感覺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將給我們帶來截然不同的空間感受。
2、具有視覺興奮點的景觀布置與富有層次的空間
在一些舊居住小區是很難找到視覺興奮點的,滿眼都是排列整齊的一模一樣的行列式住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精神上的需求越來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區都或多或少對景觀進行了考慮,效果怎樣不一定,但這種意識給建筑設計人員提出了新課題。小區入口越來越成為一個設計的重點,有特色的小區入口是小區可識別性的一個重要來源!
3、個性化的建筑設計
在統一協調的前提下,個性化的小區公共建筑是豐富空間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使公共建筑具有個性,如與眾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創造性運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4、特定場所的營建
場所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來活動的地方,這里將是小區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場所設計必然能夠提高居住小區空間的質量,增加小區空間形態的可識別性和歸屬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當今我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小區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為老人和小孩,他們多的是閑暇時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們希望能有個地方坐下來,欣賞一下小區的景觀,或者只為看一下熱鬧的人群。
總之,居住小區公共建筑設計,應充分考慮到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商業服務設施自身的經營效益,富有人情味的場所的營造,資源的合理利用等,從而提高小區居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