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工業建筑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不容忽略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城市結構的轉型和能源保護的理念為舊工業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提供了最佳的契機,很多舊工業建筑再利用的成功實例也給了我們一定的啟發,只考慮現實的需求對既有建筑肆意的大拆大建并非明智之舉,充分利用現存資源,對舊工業建筑通過巧妙的設計、適宜的技術手段進行改造與再利用,符合當今城市持續發展的需求。
1、功能置換
舊工業建筑也是現代城市的主要構成元素之一,經過功能置換后,既保存了舊工業建筑時代的產物,也緩解了社會經濟問題。一方面,舊工業建筑自身也進行著由“死”到“生”的轉變,另一方面更主要的社會價值則是人類的思維活動得到有力激發,并以此獲得了推動當下文化創意行業發展的新空間,舊工業建筑更新和再使用同時也是對材料、空間和能源經濟的利用。
2、空間重組
空間的兼容性、變通性與可調節性,是大量舊工業建筑物及空間再利用價值的主要原因。工業建筑的機器設備、原料及其生產產品占用了其絕大部分的使用空間,雖然各種形式工業建筑的空間形式都不同,但為了實現其最基本的工業生產用途,這一類建筑物的空間形式一般都要呈現大體量、大空間的特點,這就給空間結構的轉換創造了靈活的調整余地。
適宜性改建也是對舊工業建筑再利用設計至關重要的原因,因為新舊空間相互契合、對應關系的確為整個工業再利用設計過程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但再利用,畢竟是將兩個不同形式、不同性質的工業建筑之間實現空間功能上的過渡,所以,對舊工業建筑物室內空間作出一定程度上的調整與改造,對新功能空間的設計是至關重要的。
空間重組分為保持空間原構和空間重建兩個途徑。保持空間原構,是當新舊建筑的基本空間形態、建筑風格相吻合時,再利用過程中在進行功能的合理置換時,原有建筑空間形式和結構形態盡量保持不變,根據新功能的需求,對結構進行適當的維修、更新設備、維護門窗等。整體空間重構,一般采用水平延伸、垂直分層、“異質”隱入和向地下延伸等空間改造方法,原有建筑空間將進行合理的空間分割,以便進行最大程度的再利用。
3、細部設計
表皮塑造通過保留外墻原貌,只對已破損部分加以模仿或復原,這種維修方法也適用于對外部裝飾精美、獨具歷史風貌、工藝技術高超的舊工業建筑外墻的維修。通過新舊對比,把舊工業建筑中的完好外墻保存了下來,再把帶有現代風貌的玻璃、陶瓷、金屬等新建筑材料予以引進,并和其他現代建筑材料結構互相結合,從而創建出新舊元素并存、對比強烈的嶄新的工業建筑面貌。
門窗是建筑主要組成成分,舊工業建筑空間的功能發生改變后,原建筑門的出入位置、造型、尺寸和表皮材質通常不能完全滿足新功能要求,窗在采光、通風方面也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這時候就需要對門窗進行適當的改造。改造的策略有整體如舊保持原貌、全部更換和加建新門窗三種方式。
采光照明包括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兩種方式,作為人內心情感和精神的象征,光在建筑中的應用要非常講究。所以,在舊工業建筑物的改造再利用過程中,要綜合考慮舊建筑物所在的自然環境要求、內部空間的再利用特性以及外部特征,尤其是要明確再利用后的各室內空間的功能屬性,并按照規范的要求,合理對各功能空間的通風面積、采光設備位置、光源方向等進行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