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轉換功能
在老舊工業區域建造與改造的核心應對策略則是將原始的建筑應用功能進行詳細轉化。目前,我國大量建筑設計人員相繼開始了老舊工業區域建造以及改造方案設計活動,比如為了有效體現出可持續發展策略,建筑設計人員通過合理的方案設計,將陳舊印刷廠改造為辦公樓建筑工程。想要從根本上體現出舊工業區廠房建筑改造效果,則需要從陳舊房屋實際情況和基礎要求作為出發點,全面分析陳舊產業建筑信息數據、外部以及內部空間形態,并且積極探索地區文化特點,并且以經濟可持續發展作為核心立足點,所以需要賦予以上建筑結構最適合的應用功能。通常來說,大多數老舊工業建筑使用功能一般包含:生產車間、儲存區域、大型設備以及附屬的辦公區域,比如鍋爐房、員工宿舍、食堂、大禮堂等。所以,為了使舊工業區建筑使用符合現代社會的生活需求,轉變原始的使用功能,各個地區老舊工業區建筑分布狀態各不相同,所以需要針對不同項目進行靈活處理,實現功能區域劃分與總體規劃相互匹配。
2、完善空間
對于舊工業區建筑改造時,其內部空間所使用的舒適度直接決定了建筑空間打造水平,其中不同類型的建筑形態對室內空間建筑尺寸和特點各不相同。其中對內部空間定義則成為了對建筑空間模式的最佳解釋。其中建筑內部空間在建造過程中,主要針對室內空間外部形態、尺寸、顏色、空間結構比例、室內景觀等方面的控制,創建出不同類型的建造意境。
現階段老舊工業區建筑為了有效使用不同工業產品生產需求,所以一般需要在平面位置以及主要建筑高度開展方案設計。而在建筑改造之前,應該進一步明確預計空間以及現實空間之間的統一性,為此針對空間進行重新設計,滿足空間符合實際應用需求。通常情況下,大多數陳舊建筑普遍具備空間結構簡單、基礎體量大等特點,此種空間建設形式同樣能夠給社會大眾開闊的視野。
3、調整形態
老舊工業區域建筑由于不同類型的外部形態代表了時代的發展進程,為此實際開展舊工業區房建建筑改造時,其外部形態會被片面且單一的表面改造,但是此種改造模式無法有效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步伐,其外部結構和形態的更新和優化,還應該時刻保證原始建筑結構體的穩定性,并且在此基礎上,結合建筑使用特點和周邊環境針對原始建筑的外部環境進行全面維護和更新,最大程度延長建筑使用壽命。
4、改善環境
舊工業區外部廠區環境通常較差或較為單一,景觀再造時,要結合規劃后的功能特征,對環境進行合理改造。如庭院、節點、通道、各類公共空間等,通過景觀的多樣化,吸引不同的人群,從而增強改造后區域空間的活力。需特別注意的是,在打造多樣化公共空間時要充分考慮不同的空間尺度以及空間圍合度給人的感受,從而引發不同的活動內容。景觀再造中應根據場地的具體情況,營造尺度與功能匹配的公共空間,使工業尺度轉換成為人性尺度,從而創造以人為本的舒適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