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新建了不少高層辦公建筑。筆者有幸參加了幾個高層辦公建筑設計項目,認為在實際設計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高舒適度標準
商業辦公樓室內的舒適度直接影響業主租賃房屋的市場情況。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可采用計算機模擬技術優化建筑形體,合理利用自然通風降低空調負荷,提高室內外舒適度與空氣質量。
2、建筑平面設計
1)建筑有效空間的最大化
大廈建筑平面采用長方形規整布置,中間部分均為辦公等多功能的建筑空間,以利于分隔有效利用空間。建筑中間布置消防電梯和樓梯、客貨梯等交通核心單元,東西兩端各設置公用生活設施及疏散樓梯間,解決垂直交通問題,以滿足高科技產業的辦公建筑要求。
2)空間的靈活分隔
建筑設計內部可用輕質隔墻隔斷,充分考慮了建筑空間的靈活分隔和布置,做到既可分層整體出租,也可局部靈活分隔,最大限度滿足各種不同用戶的需求,體現建筑較強的通用靈活性。
3)中庭的開放設計
建筑設置兩層裙房,在底層裙房東面設置中庭,二層通高,軒敞氣派,屋面設置采光天窗,使中庭創造良好的共享空間,為今后企業入駐提供良好環境。同時為今后布置總服務臺、商務中心、銀行、小型超市等造有利條件。
4)良好的安全疏散通道
應注意設置消防緊急出入口。
3、景觀設計
科學地進行種植設計。利用耐旱植物或用水高效的景觀以達到節約水資源的要求,有許多植物可以收集和利用雨水,這些耐旱植物在干旱地區多加應用以減少灌溉用水。采用多渠道的水源供給,以收集雨水、生活污水經處理后形成的中水來達到節水灌溉的目的。
采用先進的節水灌溉方式,如噴灌、滴灌。采用輕型種植屋面,提高屋面保溫隔熱性能。種植屋面不以觀賞為主要目標,而是要提高屋面保溫隔熱性能。種植屋面的種植品種以耐旱草類和小型灌木為主,減輕結構負荷。
對于辦公樓周邊的景觀設計.我們的設計主導思路是以“環境友好”為出發點,以環境優化設計平臺中的室外環境,通過植被涵養、水體保護、地形保護三個技術體系來構架“環境友好型”的景觀設計。同時通過主導思想與企業精神中高效、精準的特征相結合,經此來體現企業的實力與文化底蘊。
在場地植物配置原則中采用綠量率(也稱為葉面積指數)來衡量生態效益,與傳統綠化控制指標(人均綠化面積、綠化率、城市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相比,綠量率能更夠科學直觀地反映綠化設計的生態效益。
4、外型設計
建筑立面設計以簡約主義為風格,不刻意追求空泛的裝飾處理,“以自然為主”,線條明快大方。建筑以直線條為主,構成了不間斷的垂直線條,具有一種向上的氣勢,顯得剛勁、硬朗。立面處理特別選材,避免過分裝飾化的處理,以配合含蓄、簡約的原則,貫徹現代感的主題。
1)建筑體形處理
矩形主樓方整厚重的氣勢,更加符合大廈應有的氣度,也使大廈與周圍建筑高度協調,提升大廈國際化的建筑形象,裙樓處理則是水平、舒展,富有動感,與主樓的高聳挺拔相互穿插,形成強烈對比。
2)建筑立面外表精美細微
大廈建筑立面設計不采用夸張的形體變化,而以外表精美細微的變化手法來表達建筑豐富持久又具有深度的氣質形象。修長、剛勁的建筑加上精美、細致的細部構件,象征著事業的勃勃生機。
5、建筑防火的問題
辦公樓為一類高層建筑,設置自動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防排煙系統。與周邊多層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均大于9米,與周邊高層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均大于13米。建筑四周設環形消防車道,建筑不小于一個長邊直接落地,南面設消防撲救面。撲救面一側設有直通樓梯間的出口。所有的消防撲救場地距建筑均大于5米,小于10米。消防撲救面未種植高大植物、未設置停車位等影響消防撲救的障礙物。一層設置消防控制室,直接對室外開門。建筑四周設有室外消火栓和水泵接合器。
在走道的設計上要保證人員的流動暢通,不應設置影響人員疏散的突出物,便于緊急情況時人員的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