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依據:
1、《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
2、《東莞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
3、《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
4、《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
5、《廣東省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JT15-83-2011)
6、其他現行的國家與地方各相關規范、規程,規劃主管部門、人防、消防、水、電、煤氣、市政等部門意見和要求;
7、甲方提供的相關資料和意見。
二、項目概況:
1、項目性質:工業產業園
2、交通區位:東莞市塘廈鎮
3、地塊狀況:基地現狀為空地,場地平整;
4、建設規模:項目用地29142.17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3406.73平方米。
5、規劃條件:建筑高度≤60米,建筑密度≤50%,容積率≤3.0,綠地率≥20%。
三、設計構思:
1、設計愿景
我們的設計旨在打造一個“共享”、“交流”、“合作”、“生態”、“綠色”、“節能”的現代化產業園區,符合當代高新產業園的發展趨勢。
2、設計理念
設計中我們秉持以下設計原則:
(1)因地制宜:根據地塊的形狀及設計需求,將兩種建筑功能分成兩個區域布置,形成兩個獨立分區,通過與自然綠地的交融,營造了舒適宜人的內部環境;
(2)場地內空間強調開放性、滲透性和層次性,營造開敞、豐富的內部空間。
(3)廠房層數為6層,設計了大片的綠地及室外空間,營造舒適的環境。
3、空間形態
通過總平布局,打造了“兩點”、“兩組團”;“兩點”即宿舍門廣場及廠區室外堆場;“兩組團”即南面的宿舍、北面的廠房。
4、被動式節能設計
建筑形態的設計,不僅基于美學、人性化及實用性,也反映了“低技”、“被動”生態節能的理念。
(1)通風。通過建筑布局,營造了內部庭院,營造了良好的通風環境,大面積內部空間內設豎向通風井等措施,創造理想的自然通風條件。
(2)采光。主體建筑外圍,南、東西、北各向立面開窗形式不同——不同的外部環境條件,必然導致不同的采光策略。圍合的內部中庭極大地改善了內部的采光環境。
(3)遮陽。東西立面大面積外置遮陽系統,在保證室內視線的前提下有效遮陽。
5、造型語匯
(1)豎向線條
豎向和橫向線條的組合是項目建筑主要的立面語匯:營造建筑的挺拔感。通過布局建筑的凹凸,營造了良好的建筑形體。
(2)虛實對比
通過實體外墻與局部玻璃幕墻營造了虛實相間的建筑外立面。
(3)灰白色調
建筑外墻采用灰色與白色的組合,營造對比鮮明,簡潔舒適的立面色調。
6、環境設計
整體環境規劃為三個層次:
公共層次:宿舍側面廣場,營造了一個公共開放景觀帶;半公共層次:廠房入口廣場;
私密層次:宿舍設置了采光中庭、屋頂花園,打造了舒適的內部景觀環境。
環境設計意向:因地制宜,打造多層次、立體景觀體系。
景觀以大面積草地為主,種植當地的喬木與灌木以界定各層次場所。水面能改善微環境,并使收集地表水成為可能。
四、交通流線:
1、機動車流線
場地開設三個車行出入口,設置在北、東和南面。基于場地消防要求,場地內車行道路及停車沿沿建筑四周布置,保證了車行流線的流暢性。
2、步行流線
人行流線由東北面城市道路進入場地。建筑人行主入口與卸貨場地分離,保證了人行的安全與流暢。
五、消防設計:
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 的規定:
1、各建筑內部設置足夠寬度的消防疏散通道;
2、設置環形消防車道及足夠長度的消防登高面,保證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