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建筑設計與其他功能類型的建筑物有著明顯的差異,在滿足基本的教育功能的前提下,還要體現出學校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文化底蘊。只有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在設計過程中有所創新,為廣大師生們提供舒適便捷的學習工作環境,將智能化、個性化、協同化融入學校建筑的設計理念之中,以迎合未來的教育發展趨勢。
1、創新文化魅力
學校建筑設計既要滿足質量和安全要求,還需要體現文化素養。首先,在設計時需要重點考慮校園的文化背景和特色,在建筑體塊、空間形態和立面色彩搭配上體現設計感和藝術感,以提升校園環境的空間品質。其次,在設計時可以加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設計元素以及符號,對學校內的景觀小品、道路標識等進行統一設計,例如在不同專業的教學樓上可以添加一些與專業相關的符號和詩文,圖書館可以仿照古代書和私塾等造型。同時學校建筑需要根據其文化屬性設計、建設特色化建筑。例如延安地區的學校建筑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特色的夯土建筑風格,國際學校就可以采用紅磚的英式建筑。最后,學校建筑設計需要體現包容和開放的文化理念,在保障建筑整體協調的同時可以融入多種文化元素,讓學生體會到學校對于各種文化的包容性。
2、創新設計理念
通過創新學校建筑設計理念來滿足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需求。學校建筑設計時,首先需要了解學校具體情況,根據不同教育階段學校情況確定設計方案,應用創新理念,科學評估創新理念具體應用情況,進而保證建筑設計合理可行。其次,通過創新設計確保學校建筑空間和結構合理搭配,并不斷優化設計方案,完善建筑教育服務功能。
3、布局設計
在布局設計方面要考慮學校當前的空間資源,充實設計方案中的內容,注重各個空間之間的劃分,滿足基本的教學和學習需要。首先對于教師辦公的區域,要劃分為行政辦公室和教學交流活動區域,在空間布局方面要注重空間之間的獨立性和相互聯系,縮小各個空間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得整體設計效果能夠得到全面地提高。在教育活動空間設計中要設置普通教室和多媒體室,使教師可以更加快速完成現代化教學活動,根據空間功能的特征和需要,科學地設置空間尺度和形態,考慮學生在此學習中的舒適度。此外,要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設置朝向,例如設置為南北朝向,這樣一來各個房間就可以有充足的光照和通風,避免在學生學習時出現沉悶的感覺。其次還要進行學生自主學習空間的設置,主要是為了滿足學生在自主活動和自主發展方面的需要,在空間設置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自覺性,遵循開放性和多元性的設計思路。合理布局科技活動室和圖書閱覽室等等,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最后為非學習式空間的設計,主要是指教學和活動以外的空間,例如庭院和教學樓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庭院和教學樓不要有太大的階梯,要滿足學生在交流和信息方面的要求,也要考慮安全性的因素,合理設置空間尺度以及形態等等,緩解學生在學習時的緊張心理。此外,還要規劃好足球場和籃球場,并且考慮學校舉辦活動的需求,真正落實人性化的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