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下發了《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并印發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和《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智慧城市試點申報工作正式開啟。目前,江蘇共有無錫、常州、鎮江等19個城市被列入智慧城市試點,一些基礎條件好的城市,完成了創建任務書全部工作量的80%以上。已經越過起步期的江蘇智慧城市建設雖然也面臨一些具有共性的難題,但是在頂層設計和制度保障方面,江蘇做出了積極探索。
筑牢創建“根基” 以制度規范發展
智慧城市建設涉及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創建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相關領導意識上的重視及一系列常態化的工作機制。目前,江蘇大多數試點城市都成立了由行政一把手負責的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及智慧城市創建辦公室,對智慧城市的創建起到了關鍵性作用。部分試點城市將大數據對政府工作和社會管理及服務的影響、各項智慧應用對城市發展及民生服務的作用、項目的投資預算及將來的受益等與智慧城市推進相關的關鍵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比較,并將國內外先進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績進行總結,為創建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在制度保障方面,江蘇所有試點城市都出臺了關于智慧城市創建的規范性文件,明確了人、財、物等方面的規范,有效推動了智慧城市工作穩步開展。無錫市出臺的《智慧無錫建設資金管理辦法(暫行)》和《智慧無錫建設項目“應用創新成就獎”評定管理辦法》,規范了建設資金的管理,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常州市出臺的《常州智慧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14-2016)》、《關于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常州市建設口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方案》等文件,建立了數據共享及安全管理制度,提升了智慧城市的建設效率。“試點城市出臺的相關文件,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是智慧城市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科研設計處處長唐宏彬說。
探索市場化運作整合“孤島”資源
做好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工作,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據了解,江蘇省大多數試點城市都邀請國內外知名咨詢機構,在考慮本地區當前發展實際狀況的基礎上,進行功能定位,制訂了科學合理的智慧城市建設目標和戰略規劃體系。昆山市張浦鎮結合臺資企業較多的實際情況,提出建立“覆蓋昆山、蘇州等地臺商經濟圈的金融交易、電子商務、臺商服務一體化”的新模式,制訂了既符合城鎮化發展要求又具有地方特色的項目規劃,有效提升了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的服務水平。連云港市東海縣則圍繞“全國優質產業集聚高地、華東休閑度假勝地、江蘇生態宜居福地和經濟欠發達縣域科學發展樣板”的特點,提出了貼合縣情的頂層設計規劃,既可以解決實際問題,又充分利用各類資源,受到了住建部專家的一致好評。
“為城市‘定好位’是一個首要問題,而錢從哪里來則是另外一個必須解決的難題。”據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顧小平介紹,智慧城市建設沒有上級財政投入,主要以當地政府適當投入、引導第三方社會資本參與的形式進行,沒有體制、機制創新和成功的運營模式很難推動。對此,江蘇創新了投融資方式及運營模式,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發揮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鼓勵投資創新。在無錫,為促進智慧城市建設而組建的無錫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明確了公司參與方及股本結構,規定了各方的權益和職責,有效推動了智慧社區、智慧養老等項目建設。
此外,江蘇還積極探索政府信息資源社會化利用的方式和機制。在豐縣、東海縣等一些試點城市,政府明確城市信息投資由智慧城市建設辦公室統一管理。通過智慧城市運行中心,建成當地云存儲中心,所有行業數據接入云存儲中心進行物理集中,再根據制訂的數據管理制度進行有效整合,實現數據共享并提高數據使用效率。
“試點城市成立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及專門的智慧城市建設辦公室,建立信息資源共享交換機制,有效促進了信息共享工作的進展,促進了各部門信息系統間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島。”顧小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