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風利用的是自然界的動力,它既能有效改善室內空氣質量,也能有效降低建筑空調能耗,是一種低能耗的通風方式,在建筑設計中應用自然通風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自然通風可以有效實現被動式制冷效果。在外界溫度、濕度等非常低的時候,在無需消耗不可再生資源的前提下,通過自然通風可過濾室內潮濕污濁的空氣,降低室內的熱空氣,達到令人舒適的室內溫度和濕度狀態。另一方面自然通風可為人們提供自然清新的空氣,有利于保障人們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沒有足夠的新鮮自然空氣進入室內是導致目前空氣質量下降的關鍵原因,長時間使用空調,導致人體長期處于相對封閉的空間,引發了許多問題,而通過應用自然通風技術,對室內環境進行通風,保證室內有清新空氣的同時,還可以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所以應用自然通風技術不僅能夠降低使用能源,減少污染,而且還是一種完全和諧的發展理念,值得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大力推廣和應用。下面建筑規劃設計研究中心淺談一下住宅建筑設計實現自然通風的主要方式:
1、風壓
風壓就是空氣流受到阻擋而形成的靜壓,在具有良好風環境的地區,主要通過風壓的方式來實現自然通風。自然風吹過建筑物時,由于受到建筑物的阻擋使迎風面產生較高的靜壓,而在背風面和側風面由于存在局部渦流產生較低的靜壓,建筑物內外空間空氣隨著兩者之間壓力差的作用從高壓力側流向低壓力側。根據伯努利流體原理,流動空氣的壓力與流動空氣的速度成反比,當流動速度增加時,就會形成低壓區。所以,在建筑設計中我們常常使用管式建筑通風原理,使用橫向的通風通道讓自然風吹過產生負壓區,讓周圍空氣流動。管式通道是通過封閉一定方向上的通道,敞開其他方向的通道來引導通風方向,加大建筑空間的通風效果。
2、熱壓自然通風法及其應用
隨著溫度的升高,空氣密度反而降低,熱壓法正是利用這一原理讓建筑的室內外產生溫差,并在其進氣口與排風口之間形成高差,最終讓建筑內部的空氣形成煙囪效應,也就是熱壓差,來強化建筑的自然通風。建筑的室內外溫差越明顯,進氣口與排風口之間的高差越大,其風壓作用越大,所以,據此可在建筑上部設置排走室內熱空氣的排風口,同時在建筑底部設置吸入室外新鮮冷空氣的進氣口。在建筑設計中,由于兩窗孔的位置及高差以及室內空氣的密度差是影響熱壓通風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建筑物內部建設豎向井洞并讓其貫穿多層來形成進氣口與排風口之間的明顯高差,并在建筑頂端設置可操控的排風口,排出建筑室內的熱空氣,實現自然通風。與風壓法相比,熱壓法更能適應外部風環境的變化多端。
3、通過風壓熱壓結合的方式實現通風
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我國的氣溫在夏季比較炎熱,冬季又比較寒冷,所以很多的建筑設計人員在設計通風方式的時候,一般考慮熱壓的方式通風。但是,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使用風壓和熱壓相結合的方式實現通風是最合理的,應該得到廣泛的推廣和使用。通常情況下,熱壓式的通風方式比較適合進深較大的建筑物,而風壓式的通風方式就更加適合在較小的建筑物中使用,如何選擇通風方式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