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滘鎮大羅沙文化生態特色村工程
發展目標:
近期發展目標(第2-5年):通過細化的路線設計與導引,逐步將村落的公共空間、開放空間與私屬空間逐漸騰挪整理,并引導選擇適當的商業及文化參與團隊進入。
中期發展目標(第6-10年):結合村落周邊的濕地公園、有機農田改造,以及村、鎮域范圍內治污的工作成效,通過3-5年的建設大羅沙村外圍的自然生態格局逐漸呈現新貌。
區位分析:
道滘鎮地處東莞市的西部,東江南支流下游的水網地帶,是典型的南國水鄉。是一個具有深厚傳統文化的水鄉,已有660年的悠久歷史。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農業以城郊型為主。大羅沙村位于水鄉大道(道滘段)西南面,戶籍人口中2929人814戶,水脈交錯,環境優美。
本次規劃范圍:38.23公頃(573.45畝)其中規劃劃定歷史印跡區面積:5.41公頃(81.15畝);規劃范圍內河岸線長度:2394m。
規劃意義:
在探索新型城鎮化發展新要求下的扶貧村落更新模式,提升道滘鎮以致望洪樞紐周邊地區的配套服務檔次,擴展目標市場,發揮地緣優勢與文化認同,以文化主題助力招商引資。尊重自然,珍視村落歷史,優化鄉村經濟結構,為本地居民創造更多就業、經營機會,建立可持續的收益模式。
規劃概念及發展目標:
核心理念:“粵韻流彩地,生態大羅沙”,以保育替代保護復興嶺南水鄉,重塑生態格局;以活化打破固化,傳承民間藝術,培育文化品牌;以創新傳承文化,活化傳統村落,營造宜居家園,帶動生態、觀江農業及文化業等的發展。
彈流魚濕地公園
項目解讀:
優勢:現狀水體條件豐富,有利于打造濕地景觀。交通便利,西側直接連接粵暉路。
劣勢:水體污染嚴重,水質差且發出惡臭。現場有大量的牲口棚嚴重影響觀感。現場無植物景觀,雜草叢生。
設計構思:
田園夢想的回歸。
以富有節奏、色彩變化的植物作為主要的造景材料。在遵循生態化、人性化與經濟型的前提條件下,對周邊魚塘、農田、河涌進行立體化景觀打造。通過清淤增殖水生植物等手段改善水質和生態環境。通過步道、木棧道與文化展館等項目增加人的參與性和打造公園內人文景觀。
設計概念:
回歸——體驗——和諧
設計目標:
通過對前期約9.5萬平方米的魚塘與農田環境的整治提升,營造美化、綠化、藝術化和人文化的自然風景,構建成具有濕地特性與物種保護集合于一體的濕地公園,映襯大羅沙特色村與整個東莞水鄉片區的環境建設。通過前期的濕地公園打造,為下一步整個片區的規劃設計打下良好堅實的基礎。
大羅沙村主入口節點
規劃理念:
回歸——質樸的農耕體驗
通過村口的“門戶”概念引導游人由原生態的農田體驗路線進村,在農田區保留原有農業生產的作業方式,只對原有的機耕路升級拓寬,同時對園區的原有小河涌水質進行改善,讓游人沿著小河涌體驗原生態田園風貌,凸出大羅沙保育村主題生態的理念。
曲藝中心廣場
設計說明:
場地利用原有舊小學建筑,通過立面的改造,打造一個嶺南水鄉特色的景觀建筑,同時介個粵曲元素力求打造一個未來的曲藝孵化中心。在中心廣場的配套設計上主要結合戶外咖啡平臺,戶外親水平臺等功能性設施進行設計,對場地原有的植物進行最大限度的保留。
近期發展目標(第2-5年):通過細化的路線設計與導引,逐步將村落的公共空間、開放空間與私屬空間逐漸騰挪整理,并引導選擇適當的商業及文化參與團隊進入。
中期發展目標(第6-10年):結合村落周邊的濕地公園、有機農田改造,以及村、鎮域范圍內治污的工作成效,通過3-5年的建設大羅沙村外圍的自然生態格局逐漸呈現新貌。
區位分析:
道滘鎮地處東莞市的西部,東江南支流下游的水網地帶,是典型的南國水鄉。是一個具有深厚傳統文化的水鄉,已有660年的悠久歷史。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農業以城郊型為主。大羅沙村位于水鄉大道(道滘段)西南面,戶籍人口中2929人814戶,水脈交錯,環境優美。
本次規劃范圍:38.23公頃(573.45畝)其中規劃劃定歷史印跡區面積:5.41公頃(81.15畝);規劃范圍內河岸線長度:2394m。
規劃意義:
在探索新型城鎮化發展新要求下的扶貧村落更新模式,提升道滘鎮以致望洪樞紐周邊地區的配套服務檔次,擴展目標市場,發揮地緣優勢與文化認同,以文化主題助力招商引資。尊重自然,珍視村落歷史,優化鄉村經濟結構,為本地居民創造更多就業、經營機會,建立可持續的收益模式。
規劃概念及發展目標:
核心理念:“粵韻流彩地,生態大羅沙”,以保育替代保護復興嶺南水鄉,重塑生態格局;以活化打破固化,傳承民間藝術,培育文化品牌;以創新傳承文化,活化傳統村落,營造宜居家園,帶動生態、觀江農業及文化業等的發展。
彈流魚濕地公園
項目解讀:
優勢:現狀水體條件豐富,有利于打造濕地景觀。交通便利,西側直接連接粵暉路。
劣勢:水體污染嚴重,水質差且發出惡臭。現場有大量的牲口棚嚴重影響觀感。現場無植物景觀,雜草叢生。
設計構思:
田園夢想的回歸。
以富有節奏、色彩變化的植物作為主要的造景材料。在遵循生態化、人性化與經濟型的前提條件下,對周邊魚塘、農田、河涌進行立體化景觀打造。通過清淤增殖水生植物等手段改善水質和生態環境。通過步道、木棧道與文化展館等項目增加人的參與性和打造公園內人文景觀。
設計概念:
回歸——體驗——和諧
設計目標:
通過對前期約9.5萬平方米的魚塘與農田環境的整治提升,營造美化、綠化、藝術化和人文化的自然風景,構建成具有濕地特性與物種保護集合于一體的濕地公園,映襯大羅沙特色村與整個東莞水鄉片區的環境建設。通過前期的濕地公園打造,為下一步整個片區的規劃設計打下良好堅實的基礎。
大羅沙村主入口節點
規劃理念:
回歸——質樸的農耕體驗
通過村口的“門戶”概念引導游人由原生態的農田體驗路線進村,在農田區保留原有農業生產的作業方式,只對原有的機耕路升級拓寬,同時對園區的原有小河涌水質進行改善,讓游人沿著小河涌體驗原生態田園風貌,凸出大羅沙保育村主題生態的理念。
曲藝中心廣場
設計說明:
場地利用原有舊小學建筑,通過立面的改造,打造一個嶺南水鄉特色的景觀建筑,同時介個粵曲元素力求打造一個未來的曲藝孵化中心。在中心廣場的配套設計上主要結合戶外咖啡平臺,戶外親水平臺等功能性設施進行設計,對場地原有的植物進行最大限度的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