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的目的是為人們提供更為安全舒適和美觀的生活環境,因此美學理念也應該在此基礎之上進行發展。伴隨著社會和時代的進步,美學理念也會進一步地發生改變,因此將建筑美學中的風格塑造、元素融合以及理念發展模式進行進一步的傳遞,是對建筑設計的更高要求,也是為行業發展蓄力的重要舉措。下面建筑規劃設計研究中心淺談一下美學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1、以人為本意識的融入
建筑行業的發展帶動了建筑設計領域的進步,美學理念的融入與形成也是在此基礎之上進行的,因此美學理念的合理應用需要嫁接建筑行業的發展動向,而建筑行業的發展核心始終以人類社會的需求為主。以人為本主要是體現了美學理念的社會化和具象化特點,將美學觀念融入建筑設計之中,目的也是為了滿足當下現代人對建筑美的更高需求。因此在賦予了美學理念更大的發展空間之中,美學理念的應用也應當回歸到建筑和人本身。城市與建筑結構的發展是主體向的發展趨勢,因此美學理念需要將營造舒適宜居的生活氛圍作為根本出發點。當前建筑的外在形制有了更多設計,內在美學展示的方向會更為多元化,“以人為本”作為這種美學形式的基礎表達,既要體現人的特性,也要體現人的先進性。建筑設計作品的風格或者美學特征的發展與充實,最終都要落實到人性之上。例如現在很多較前衛的建筑設計風格,與我國城市發展模式存在矛盾,因而這種前衛的建筑風格和美學呈現方式是不合時宜的。使用價值為基礎,人性發展為最終目標是美學概念在建筑設計中的終極形態。
2、生態與自然元素的融入
生態與自然一共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自然生態環境,二是社會生態環境。從自然生態入手,目前我國正在朝著綠色產業化方向發展,建筑設計對環保理念的應用也在不斷地增加,并且美學理念中很多對于色彩的應用都來自于自然,因此為了體現建筑設計的先進性,應當對自然元素加以更多元化的應用。除了設計風格的轉變之外,還有很多環保材料可以體現生態自然之美。例如天然采光技術可以加大建筑內部的透光度,能夠為設計提供天然的色彩,可降解材質的應用能夠在維持平衡美的同時兼顧環保,無毒無害涂料能夠提供美學設計所需的色彩,同時也降低甲醛的排放。而社會生態的融入主要體現在風格之上,我國擁有悠久的建筑歷史,古代建筑的美學理論有著深厚的基礎。現代我國建筑設計的發展更多地承接了國外的設計方式和建筑性質,在外在建筑表達上缺少了東方姿態和東方韻味。而建筑設計正好可以對其進行彌補,建筑設計可以充分大膽地應用傳統的美學理論和設計理念,將歷史和古典美學很好地融合到現代技藝之中,激發傳統美學觀點共鳴的同時,也對我們的傳統建筑理念進行傳承。從長遠來看,這是美學理論發展的重要理念之一,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發展,而社會的發展中必然蘊含著對傳統的繼承,因此建筑設計的美學理論應該做到“一脈相承”。
3、加強理念與實際的融合
美學理念只有轉化為設計成果才能夠對建筑設計起到根本的影響,因此美學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應該要重視理念與實際的融合。建筑設計過程中抽象或藝術是一種美學形態的表達,但是實際空間的應用還需要考慮環境與周邊銜接因素的影響,因此在美學理念出現并與之相結合的過程中,就應該要控制美學發展的實際感,降低無邊界性。始終要明確美學理念與建筑設計主體之間的層次關系,美學理念的應用需要在實際空間中進行施展,因而空間主體顯然占據主導作用。空間主體的用途、使用從屬者、外部空間等等都是美學理念在應用過程中需要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