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住宅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住宅建筑設計對環境規劃和設計的舒適性需要進一步改善。住宅設計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以人為本的核心,在人與自然的結合中強調自己獨特的個性,為居民創造更好的和諧生存環境。
1、生態環境理念
由于思想觀念的不斷變化,人們已經注意到生態環境對自己的生存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建立和規劃住宅區的過程中,要合理應用生態建設理念。其中所在地的資源和自然條件相結合,利用科學的改造方式,使居住地的設計更加生態自然,為居住人口創造自然宜居的居住環境。此外,在設計和構想中,引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使建設和社會發展要與自然承載能力相協調,保證以可持續的方式使用自然資源和環境成本,將住宅區與周圍環境資源構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
2、實現住宅環境的資源共享
在對住宅小區進行設計和規劃當中,還需要實現住宅環境的資源共享,所以在設計當中要對住宅小區環境的均好性給予保障。在設計中要確保每棟住宅建筑位置的合理性,盡量使每棟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賣點。客戶在購買住宅時,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以及喜好對住宅進行選擇。例如:
1)位于小區前排的住宅,可以看到更廣闊的風景。位于側面的住宅正對小區景觀,風景十分獨特;
2)從住宅的同一樓層進行分析,也要保證每個樓層都有合理的通風性和采光性等;
3)每一棟住宅的每一個空間景致都要堅持均等性原則,不能出現黑廁等問題。
3、結合社區理念,提升居住者的歸屬感
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的時候就是使用圍墻所具有的內向型,完成對于建筑空間的聚集,確保建筑規劃能夠更好的進行,讓建筑的可能性增加,建成一個更和諧更美麗的發展單位。讓道路能夠發揮最大的利用和價值,這樣就能夠在非常大的程度上確保建筑規劃是正確的。還有,當進行住房規劃設計的時候,我們要使用社區的這種概念,按照居住區自身的實際情況,供給公共的設備。配置能夠讓人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得到滿足,而且配置適當的鍛煉器械還能夠增進鄰里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社區環境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