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步入了工業轉型期,大量傳統建筑被限制、廢棄,于是逐漸興起了城市舊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的項目,這是現代城市發展更新的一般規律。我國的工業發展起點低、起步晚,而且從上世紀50-70年代末,我國采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與西方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到上世紀80年代才猛然發現,當西方發達國家在全面興起現代工業的時候,我們仍在繼續發展傳統工業,這種巨大的落差直接導致了改革開放后大量工業企業的加速衰落,為城市舊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提供了土壤。
我國的廢舊工業建筑大多是建于上個世紀30-70年代的單層、多層工業廠房和一些倉儲用房,當時工業建筑總體布局嚴格有序,強調中軸線的對稱布局。其結構多為磚木混合、磚混或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筑形式上基本沿襲了現代建筑立面簡潔、形式單一的風格。建筑材料一般為木材、磚石、混凝土,屋頂形式則為平頂或者兩坡頂。由于當時建筑施工質量較高,這些建筑大多結構良好,具有很強的耐久性,并且內部空間開闊,外立面簡潔的現代建筑造型也為建筑的改造提供了較大的靈活性。因此隨著對建筑改造的重視,政府對改造項目優惠政策的增多,舊工業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已具有逐漸增多的趨勢。
廣東省建科建筑設計院具有豐富的舊廠房改造經驗,下面談談什么樣的舊廠房適合改造:
1、具有歷史價值、歷史意義的舊廠房
對我國工業化歷程起到重要標志性作用或特殊意義的工業舊建筑,應該特別保護其歷史價值,從理解城市文脈的角度加以保護性利用,在滿足改造后功能需求的基礎上,盡量保持其原有的特色。比如北京的798工廠藝術區、外研社二期廠房改造等。
2、使用價值較高的舊廠房
對普遍大量存在的一般性工業舊建筑,它們沒有太多的歷史價值,其改造應該從實用、好用的角度方面予以考慮,對其所具有的工業特性不必特別保留。例如一系列的快捷酒店改造工程等。
總之,對于工業舊建筑的改造利用,筆者認為應該區別對待,這樣才能把舊廠房改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