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碳達峰”即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雙碳”是一場環保戰爭,更是綠色經濟發展的目標。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期間工業長期占據主導地位,碳排放量較高,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較為嚴重,實現“雙碳”成為工業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工業園區是落實“雙碳”目標的主要陣地,工業園區在規劃設計中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完善循環體系等多項措施,推進產業園區規劃設計的低碳環保,將“雙碳”目標作為園區規劃設計的方向與指導。下面建筑規劃設計研究中心淺談一下“雙碳”視域下工業園區規劃設計的挑戰:
1、產業結構調整的陣痛
“雙碳”是對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變革與創新,要求產業結構積極調整,實現綠色生產。工業園區規劃中,要堅持“雙碳”目標,推動園區向零碳、綠色方向發展,剔除高污染、高耗能產業,加入綠色、科技型產業。所以工業園區在規劃設計期間也要緊密結合“雙碳”目標,從功能定位到整體規劃,均需為綠色產業服務。綠色產業對工業園區整體要求較高,要求園區積極調整規劃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不僅會對一部分非綠色產業造成極大影響,還會對綠色產業及園區規劃設計及建設產生陣痛。比如前期用于科技創新、生產方式優化、管理、材料等方面的投入較高,短期內園區發展會受到影響,所以工藝園區規劃設計一定要實現可持續性,能持續為綠色產業服務。
2、整體能源結構長期單一的影響
傳統工業園區規劃設計期間,能耗相對比較嚴重,園區的正常運行需使用電能、水能等多種能源,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以照明設計為主,如果工業園區的不同功能區使用傳統照明方式,不僅會造成電能浪費,還會增加運營成本,最終難以實現“雙碳”目標。受到整體能源結構長期單一的影響,工業園區規劃設計過程中并未過多考慮低碳環保,對工業園區的長遠發展產生極大影響。
3、缺少關鍵技術
工業園區也會經歷初創、成長、成熟和衰退的生命周期,為更好地服務于園區內的產業,發揮園區在“雙碳”目標實現期間對環保的貢獻,要利用好先進設計、規劃與建設技術,提升園區的科技含量。但是在規劃設計期間,缺少關鍵技術,比如污水處理技術、氣體處理技術、智能技術等,當缺少這些關鍵技術時,會嚴重阻礙園區規劃設計質量,對“雙碳”目標的實現造成極大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