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協同產業、規劃和土地布局,創新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利益分配機制
從宏觀層面出發,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通過區內平衡的方式調整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創新用地規模調節機制,連片改造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項目,做好頂層規劃設計。
2)分門別類地、有針對性地推出一系列企業入園標準、土地資源保護等相關的法律法規,使之具體化、精細化,并加強立法、執法力度,解決土地權屬問題。
3)在前期探索出多種改造模式的基礎上,將企業熱情轉化為推動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的內動力,并探索建立不同改造方向的利益平衡機制,形成政府、企業、群眾、村居多方共贏的局面。
從微觀層面出發,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完善已有園區資產臺賬,制定將到期或擬改造的村級工業園土地廠房的政府統租政策,改造整治提升區域內村居、股份合作社集體資產情況的清查梳理,全面管控村級工業園。
2)向鎮街充分放權,優化審批流程。下級部門提前介入解決產權歸屬審批存在問題,對沒有違規的項目,實施多部門集中審批,優化行政審批體系,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按“先決策,后手續”方式倒逼審批最大限度提速。
3)建立不同改造方向的利益分配機制,制定減量村居的收益保障和增量村居的平衡分配方案,區、鎮兩級統籌安排物業置換,并保障村集體和農民們的長遠收益。
2、科學定位產業園升級規劃,構建產業群聚集格局
從宏觀層面出發,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要根據各鎮街產業園區升級改造方向,選擇合適的產業進駐,特別是主導產業高科技企業的進入。
2)在產業選擇過程中,對于規模較小的產業園區,升級改造以單純的產業為主;對于中等規模的產業園區,以優化調整為主,突出特色,建立配套服務設施;對于規模較大的產業園區,建立優質企業,以優質的企業主導該產業鏈并進行相關產業植入及扶持發展,從縱向和橫向做大服務集群。
從微觀層面出發,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大力發展高端制造產業。集中力量建設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4.0、智能制造云、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和文化創意等創新型智慧產業,積極引導和推動相關產業集中靠攏。
2)逐步形成產業集群。通過形成具有特色的產業集群聚集,推動人才聚集優勢。
3)著力構建“以園區為引領、以企業為主體、以科研院所為支撐的產學研有機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作用,促推企業技術創新、研發和創新成果應用,走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道路。
3、創新招商模式,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
從宏觀層面出發,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充分發揮各類商會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調動企業和僑胞鄉賢參與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由政府引導服務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
2)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創新體系,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大招商引資引智力度,引進國內外優秀運營團隊和商業模式,打造招商—運營—發展一體化的現代化園區。
3)強化項目風險評估,完善招商項目評估機制,同步建立項目后續監管體系。
從微觀層面出發,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引入社會資本,借鑒日本建設工業園的做法,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建立合適的產權結構,確立園區經營的治理機構及利益分配機制。
2)調動大型民營企業發揮引領帶頭作用,打造企業聚變、資源聚合、空間聚集的高質量產業園,推進產業升級改造浪潮。
3)大力推進創業創新平臺建設,完善園區創業創新服務體系。設立鎮級創業培訓點,為創業者提供職業培訓,設置專職就業創業工作人員,利用服務平臺服務村民自主創業。
4、加強政府扶持力度,引入第三方治理
從宏觀層面出發,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以政府為主導,推進環保設施建設,降低治理成本,提高達標排放率。
2)引導村級產業園實現產業載體建設兼顧城市功能,產業布局與城市配套同步、產業集聚與人口集聚同頻、產業環境改造和人居環境提升同軌,強化環境配套體系建設。
從微觀層面出發,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研究出臺有利于推進第三方治理的政策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第三方治理試點示范項目給予財政資金支持。
2)培育環境服務產業。
3)做好園區定位和入園標準,充分發揮園區“資源集中”的優勢,提前制定好環境管理治理的路線圖,做好園區企業間資源共享、協同處置和循環利用,為企業提供綜合全面的治理服務。